三国杀:盘点那些不仅实力强劲,文采也不逊的武将
2024年10月16日
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作者本人和营地同意不得转载

在三国时期不仅出现了很多勇武过人,能征善战的武将,还出现了很多文采不凡的大家。今天就来给盘点一下三国杀中这些实力强劲,文采也不逊的武将,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曹植、曹丕
曹操、曹植、曹丕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被称为“三曹”。其中曹操最为出名,他的那首《观沧海》大部分人至今还记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曹植最出名的就是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比之下曹丕的没那么出名,其实曹丕也不弱他的《燕歌行》句句押韵,全诗七言,在文学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嵇康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的诗主要以追求自然、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他曾在《幽愤诗》中写道“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常吟,颐性养寿”,以此表达自己受冤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也在《赠秀才入军》中写道“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表达从军中的慷慨之情。同时他在音律也有不凡的成就,他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著有《琴赋》和《声无哀乐论》。

陈琳
陈琳大家可能对他比较熟悉的是官渡之战爆发时,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其实陈琳还是“建安七子”之一,除了写《为袁绍檄豫州文》外,还写过《神武赋》等。他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代表《饮马长城窟行》,描写了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为后世诗评家所称道,而且对魏晋六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融
最后一位是与陈琳同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能诗善文,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的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等。其散文锋利简洁;六言诗则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可惜其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大家还知道哪些武将不仅实力不弱,在文采方面也有不凡成就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哦。

打赏营火,助力上热榜
全部评论 0条
按时间排序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