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摘自网络文档《早期火枪的发展变迁》,由小杰西阿哥整理,为RP需要过滤并修改了部分内容。声明,该文档仅供交流探讨学习之用。
(吐槽:网络文档的分段真是一言难尽,尊重原作者还是不更改分段了)
火枪在早期的发展
我国火绳***作技术最早是由欧洲经日本传入而来,称为“鸟铳”,虽比欧洲晚了 100 年,但这种武器在我国普及得很快,据记载,1558 年,明政府一次就制造鸟铳 1 万支。而且,我国的鸟铳又有许多独特的创新。
赵士桢是明朝后期杰出的火器研制家,他年幼时,家乡屡遭倭患,成年后不惜自解私囊,潜心研制火器,设计和试制了多种火绳枪,有噜密铳、翼虎铳、三长铳、掣电铳、迅雷铳、鹰扬铳、震叠铳、奇胜铳等。其中噜密铳在尾部装有刀刃,在敌人逼近时可作斩马刀使用;震叠铳为双管火绳枪,与倭寇作战时,因为倭寇知道火绳枪只能打一枪,于是在明军射完第一枪时就冲上来,但哪知震叠铳能连续发射两次,
第二枪正好射中冲上来的倭寇,给其以重大**;迅雷铳更是有 5 支枪管,共用一个火绳枪机,枪管轮流发射。明朝嘉靖后期还研制了一种“连子铳”,它的铳身用铜合金制作,铳膛后部装填火药,火药事先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纸筒中,纸筒间都用纸相隔,中通一孔,插一根火药线,火药线相互连接。 各纸筒自铳底首尾相接,每节火药发射一枚弹丸。铳膛中部竖有一个铁筒,装满弹丸,先由第一节纸筒中的火药发射第一发弹丸,发射完后第二节火药自动引燃,同时第二发弹丸自动落入铳膛,正好被第二节火药发射出去,如此循环以实现连发。这种连子铳已经具备了全***械的雏形,当然在没有可靠定装枪弹的情况下,它的技术很难发展成熟并被普遍装备。
清朝以后,“鸟铳”改称为“鸟枪”,本质上仍然是火绳枪。火绳枪简单的构造是军队对其予以采纳的关键因素。其另一个优点是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稍微一学就会。但是火绳枪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点——为保持备战状态,火绳必须是一直点燃的,因此,雨天作战就大受影响;另外步兵夜行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火绳的亮光会暴露自己的行踪;暴露的燃烧火绳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因为战争中往往都会有大量火药残留在地面上,由此引发的事故不胜枚举;边骑马边手持燃烧的火绳所出现的问题更多。这些严重缺点压过了其制作简单及成本低廉这样的优点,于是,一种新的点火方法——转轮打火枪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清乾隆御用的“奇准神枪”,本质上也是火绳枪
—— 转轮打火枪——
16 世纪早期,经研究发现,欧洲蕴藏丰富的硫矿石和钢轮互相摩擦可以产生火花。转轮打火枪机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发明的。它的上方有一个名为“狗头”的转动臂,其头部夹有一块矿石,转动臂压下后,硫矿石抵在表面有一系列凹槽的钢轮上。扣动扳机时,弹簧驱动相连的链条带动钢轮旋转,摩擦矿石产生火花,火花落在药锅上的发射点火药上,将其点燃。这个装置就是转轮打火装置,直到 17 世纪末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一些武器中。转轮打火枪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可提高武器的实用性。拿起枪—扣住扳机—火药点火,整个操作过程简便,而且它的机械构造可以以任何尺寸组装,可长可短,所以转轮打火枪既有长枪,也有手枪,只要制造者的技术能满足要求就可以。虽然转轮打火枪有上述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缺点,即构造非常复杂,制作相当困难,而且受挤压时容易损坏,所以成本高昂,应用也仅限于保镖和某些骑兵组织。但转轮打火枪后来的发展对战争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装备火器的士兵第一次可以行动迅速地轻装上阵了。由于转轮打火枪本身就已经非常昂贵,因此制造者们也不吝惜给它配以华丽的装饰。镏金错银者有之,镶嵌宝石者也有之,使转轮打火枪作为一件武器的同时,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到了现在,奢华的转轮打火枪尤其受枪械收藏家的钟爱,一些欧洲博物馆收藏的转轮打火枪更是被视为“国宝”。转轮打火枪多见于欧洲,亚洲及我国的转轮打火枪出现得很少,清朝康熙皇帝有一支御制自来火二号枪,全长 1335mm,枪筒长 903mm,口径 11mm,采用的就是转轮打火枪机。
▲转轮打火枪,其枪尾部雕刻有骑士的头像
▲17 世纪土耳其转轮打火枪
▲欧洲转轮打火枪,其枪身上遍布镶金的图案
▲欧洲转轮打火枪
▲转轮打火枪分别有两套枪管、转轮枪机和扳机,可以连续发射 2 次